2011-03-09 03:18:00
3年下來,年年紅1號從來沒有分過一次紅。投資者最初投入的約2.8億元資金,到2010年底的資產凈值僅剩下1.3億元。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本周一,平安年年紅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年年紅1號)存續(xù)期滿,正式宣告清盤。
2008年3月,這只平安證券的首款集合理財產品曾經號稱“以期獲得穩(wěn)定的中長期資本投資收益,為委托人謀求穩(wěn)定的財富增值”,但最終單位凈值僅剩下0.6037元。
3年下來,年年紅1號從來沒有分過一次紅。投資者最初投入的約2.8億元資金,到2010年底的資產凈值僅剩下1.3億元。到清盤前,年年紅1號累計凈值增長率為-39.63%。盡管平安證券自己也投入了1500萬元,但三年下來提取的管理費和交易傭金加起來仍然盈利。
成立三年 從未超過1元面值
3月7日,年年紅1號的單位凈值最終定格在了0.6037元?;仡?008年3月,除了該產品出了成立后的第一天之外,其單位凈值就從來沒有達到過初始凈值1元之上。
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年年紅1號成立的首個年度便大幅虧損。到當年年底,該產品虧損1.25億元,虧損幅度高達48.66%。而在2009年A股市場大幅反彈的一年,雖然該產品略有收益賺取1835萬元,但卻遠遠無法與大盤漲幅相比。這一年年底,年年紅1號單位累計凈值僅為0.6385元。2010年,年年紅1號依然無法扭轉虧損的局面,最終單位凈值為0.6157元。
實際上,到2010年第四季度,平安證券幾乎放棄了讓該產品翻盤的期望。年年紅1號在對今年1季度的投資計劃中表示,“賬戶將維持較低的股票以及股票型基金投資比例,多選擇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品種投資。”
到今年3月7日,年年紅1號存續(xù)期滿,顯然不論是平安證券,還是其客戶,都難以再容忍該產品的持續(xù)虧損。最終,不得不宣布清盤。
成立之初 推廣功夫一流
年年紅1號的投資能力顯然無法令投資者滿意,這與2008年該產品推廣時所顯示的營銷功力相比,顯然是天壤之別。在當初年年紅1號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說明書》中,對“投注目標”一項作出如下描述:基于資金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充分挖掘投資對象的競爭力優(yōu)勢和長期增值潛力,分享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以期獲得穩(wěn)定的中長期資本投資收益,為委托人謀求穩(wěn)定的財富增值。
此外,說明書還如此描述其投資理念:“本計劃將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有機結合,努力克服單一風格投資所帶來的局限性,并爭取長期獲得主動投資的超額收益”。
顯然,當投資者看到這些充滿自信的描述時,很容易就有了投資的沖動,特別是在2008年剛剛經歷了一輪牛市時,誰不希望“長期獲得主動投資的超額收益”?誰不希望股市投資“年年紅”?
正是在這樣的推廣效果下,年年紅1號只用了4天便募集了近3億份份額(含平安證券自購1500萬份),并于2月29日提前結束推廣。
投資巨虧 平安證券仍有賺
如今,年年紅1號以0.6037元的單位凈值清盤了。當初共有645位客戶投入約2.8億元資金,平均每個客戶投入資金43.4萬元。到2010年末的資產凈值不到1.3億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平安證券自購1500萬份,按照虧損比例,損失約594萬元。然而,如果算上3年多下來,平安證券提取的管理費和收取的交易傭金,實際上平安證券還是有得賺。
根據年年紅1號公布的公開資料顯示,該產品的管理費按照0.8%年費率計提。公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平安證券累計提取的管理費達到404.7萬元。此外,股票交易產生的傭金收入也歸平安證券提取。其中,2008年收取60.4萬元,2009年收取178萬元,2010年粗略估計也在100萬元以上。管理費和傭金兩項收入加起來超過700萬元。
從最終的盈虧計算,雖然客戶最終以損失近40%收場,但管理人平安證券卻仍有不小的盈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lián)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