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6 11:27:11
針對多國計劃承認巴勒斯坦國,美以接連發(fā)出威脅,以副外長稱關閉法駐耶路撒冷總領館已擺上總理案頭,還警告可能沒收法在以財產,美國務卿稱承認巴國將惹“大麻煩”。此外,以軍已控制加沙城40%區(qū)域,5日又空襲加沙城一棟高層建筑,稱其被哈馬斯利用,該建筑周圍有大量難民營,數百戶民眾遭殃。
每經編輯|畢陸名
據央視新聞,針對法國、英國等多個西方國家計劃在本月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承認巴勒斯坦國,4日以來,美國和以色列接連對這些國家發(fā)出威脅。更有報道稱,以總理內塔尼亞胡曾考慮以“吞并被占領的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qū)”作為報復。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據央視新聞,9月5日,以色列副外長莎倫·哈斯克爾稱,關閉法國駐耶路撒冷總領館“已擺在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案頭”。她稱此舉是對法國計劃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回應。哈斯克爾還警告,如果不關閉總領館,以色列可能沒收法國在以財產。
4日,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要求法國重新考慮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決定,聲稱只要法方堅持損害以方利益,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就“不可能”訪問以色列。
同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宣稱,承認巴勒斯坦國將惹出“大麻煩”。
與此同時,有報道稱,針對多國計劃承認巴勒斯坦國,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原計劃在4日召開的會議中商討應對措施,考慮以“吞并被占領的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qū)”作為報復。但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在阿聯酋將吞并約旦河西岸的計劃稱為“紅線”后,該議題被移除。
據兩名以色列匿名官員此前透露的消息,內塔尼亞胡上周已就吞并約旦河西岸的計劃進行了初步討論,但安全內閣尚未詳細討論,也未作出決定。消息稱,內塔尼亞胡正在考慮不同規(guī)模和程度的吞并方案,從“接管少數定居點”,到“吞并約旦河西岸C區(qū)”。
3日,以色列財政部長斯莫特里赫聲稱,是時候吞并約旦河西岸了。并稱主權版圖的劃定必須確保以色列周邊不會出現一個阿拉伯恐怖主義國家,必須阻止巴勒斯坦國的建立。
3日,阿聯酋警告以色列,任何吞并約旦河西岸的計劃對阿聯酋來說都是“紅線”。阿聯酋常駐聯合國代表努賽貝呼吁以色列停止這些計劃,并表示不允許實施威脅該地區(qū)穩(wěn)定與和平的政策。同日,約旦方面亦發(fā)表聲明譴責以財長相關言論。
據央視新聞,以色列持續(xù)擴大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目前以軍已穿越北部主要城市加沙城郊區(qū),距市中心僅有數公里。以軍發(fā)言人4日宣布,已控制加沙城40%區(qū)域,并將持續(xù)推進和升級行動。
媒體先前報道稱,以軍總參謀長埃亞勒·扎米爾告訴以安全內閣,一旦以軍完全控制加沙地帶,如果未提前制定戰(zhàn)后治理安排,軍方將實施軍事管理。戴弗林4日向媒體證實了上述報道。
據路透社報道,對戰(zhàn)后加沙地帶實施軍事管理并建立猶太人定居點是以內閣的極右翼成員向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力推的計劃。截至目前,內塔尼亞胡在公開表態(tài)中對這一方案仍持否定態(tài)度。
國際社會認為以方最終目的是完全掌控加沙地帶,對于以軍持續(xù)打擊人口密集的加沙城行動表達強烈譴責,不少國際法律界人士認為,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行徑已構成“種族滅絕”。在曾堅定支持以色列的歐洲國家中,一些金融機構也以撤回對以色列企業(yè)投資的方式表示抵制。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5日,以色列國防軍對加沙城一棟高層建筑實施了空襲。以軍聲稱,該建筑被哈馬斯所利用。
總臺報道員當天在現場記錄下了以軍空襲大樓的瞬間。
總臺報道員奧薩馬:此刻,以色列軍隊正在轟炸位于加沙城西部的穆什塔哈塔樓。該塔樓周圍分布著大量難民營,現場可見加沙城西部的居民驚恐不安、陷入恐慌。我們在現場,可以看到人們驚慌失措。這座塔樓有超過10層,目前已被完全摧毀。居民驚慌失措,紛紛趕往自己的帳篷,查看家人和財產狀況,恐慌情緒在加沙城西部蔓延。這就是加沙城西部當前正在發(fā)生的情況。
根據總臺報道員了解到的情況,遭以軍空襲的塔樓中,居住著數百戶民眾。他們臨時接到以軍通知,要求立即撤離,很多人都沒來得及攜帶基本物資和財物。隨后以軍對該塔樓連續(xù)三次發(fā)動襲擊。
在以軍發(fā)動空襲前不久,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證實,以軍向加沙城一棟多層建筑發(fā)出正式疏散通知,警告稱該建筑即將遭到打擊。卡茨還表示,以軍在該地區(qū)的行動將持續(xù)升級,直至哈馬斯接受以色列提出的?;饤l件。以軍稱,未來幾天還將對加沙城內被哈馬斯改造為軍事基礎設施的多層建筑實施定點打擊。對于以軍的空襲行動,加沙地帶民防部門和哈馬斯方面均表示譴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